Translate

2025年8月25日 星期一





「如果人生還可以再來一次,你還會不會選擇去海外工作?」

筆者給的回答是「不會」.

事實上筆者已經在海外生活超過25年,如果說答案是「不會」,那又怎麼可能待著這麼久呢?

這讓筆者想起遠見《30雜誌》2009年2月號的一篇文章.標題是「迎戰金融海嘯2009年你最需要鈍感力」特別報導.文中引用日本知名作家對現代社會的一些看法,對日益萎縮的就業市場提出一些看法.文中還收錄了日本當地上班族實地訪談.

的確,筆者能在海外生活這麼久,不是筆者特別優秀,應該是比筆者比其他人都還來的遲鈍....

「如果人生還可以再來一次,你還會不會選擇去創業?」

筆者給的回答是「不會」.

2月號的這本雜誌還提出了一個看法,那就是「創業精神才是對抗經濟衰退的最佳利器」以及在地化的概念,這個概念也可以解釋成「專業化(specialization)」.

雖然筆者還無法體會到創業如何拯救經濟,但是筆者覺得個人可以在創業過程中提升專業性,在面對風暴來臨的時候,可以更加勇敢的面對,也更容易在職場上生存下來.

持之以恆才能打造屬於自己的專業能力

筆者認為,要在海外職場生存下來,首先要有明星球員般的超強能力.如沒有明星球員般的超強能力,那最好就是回到舒適圈.不然就是要有超強的鈍感能力,也就是日本人常說的「根性(konjyou)」,不受外界干擾,不同流合汙,只專注於自己的目標.

參考文獻:遠見《30雜誌》(2009)2月號


2025年8月21日 星期四





如何從日常生活中發現問題

解決問題的三道步驟:

  1. 長期觀察與探索,發現問題所在
  2. 收集更多的例子來佐證問題假設
  3. 解決方案的排序順位

【實際案例】

筆者一直對國外就業市場抱持存疑,原因是就業的不順利.筆者曾經針對這個問題進行過很多的假設與分析,但是就是不明白是哪裡出了問題.

直到五年前開始撰寫部落文,分享這20年來的生活點滴.筆者在這五年間寫了超過500篇生活紀錄,透過這些生活紀錄,筆者意識到了問題癥結所在.

假設這個問題的根本出於「不法移民與當地政府的法律規定」,是不是更好去解釋各種海外就業所遇到的問題與困境呢?

筆者從自身的海外生活紀錄中感覺到了問題所在,但是無從得知其他人是否感同身受,最多只能從報章雜誌得知近來流行的最新海外資訊,譬如美國政府的移民政策與當地實際的生活狀況.

畢竟,大家自身的情況並不相同,很難用一種方式去解決這個問題.這個時候只能去評估自身的優勝劣敗以及當地法規與環境,選擇最佳的解決方案與執行步驟來克服所遭遇到的問題.

參考文獻:マーケティング・リサーチ入門(2010)リサーチ・ナレッジ研究会著

「如果人生還可以再來一次,你還會不會選擇去海外工作?」 筆者給的回答是「不會」. 事實上筆者已經在海外生活超過25年,如果說答案是「不會」,那又怎麼可能待著這麼久呢? 這讓筆者想起遠見《30雜誌》2009年2月號的一篇文章.標題是「迎戰金融海嘯2009年你最需要鈍感力」特別報導....